我们更新了最新(6月)的居民早偿率数据,发现:总量角度,居民的提前还贷强度有所放缓,呈现季节性回落的态势,条件早偿率(CPR)回到23.4%(前值25.9%);但结构分化明显,债务负担不重的居民(剩余本金在20%以内)提前还贷比例仍在上升,来到历史高位,而债务负担较重的(剩余本金在20%以上)提前还贷比例却回落到偏低水位。极致分化的背后是两股力量在驱动。
一个成人,最佳的睡眠时间是多久呢?相信很多人都会说,当然是8个小时了。
的确,一直以来,8小时睡眠论才是最佳的睡眠时间,在大家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,可是,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上的研究,却揭示了不一样的结果。
不妨来了解一下。
JAMA Network Open上刊登了一项涵盖超32万名成年参与者的大型队列研究,揭示了“东亚人群睡眠时间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”。结果显示:每天睡眠时间达到7小时,全因、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原因死亡率降至最低点。睡得过长或过短都容易缩短寿命。
2022年4月28日,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/程炜青年研究员团队在 Nature Aging 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。
该研究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近50万人的基因、影像、行为等多维度数据开展了研究。研究表明,7小时是中年及以上人群的理想睡眠时间,睡眠过多或过少与较差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有关。
从上述两项研究里,大家都能发现,研究直接指出,7小时是中年及以上人群的理想睡眠时间,每天睡眠时间达到7小时,全因、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原因死亡率降至最低点。
看到这样的研究时,相信很多老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,医生,我倒是很想睡7个小时,但是年龄大了,睡眠质量越来越差,别说睡7个小时了,就算睡5个小时都很难。
的确,随着年龄的增长,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会下降,原因是多方面的,有些老人就是因为衰老导致的失眠,因为衰老并不是身体哪一个部位的衰老,而是全身性的衰老,其中就包括大脑的衰老,大脑衰老后会影响睡眠质量;有些老人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失眠,像冠心病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中风、高血压、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、癌症等疾病,均可能导致失眠。
所以,很多时候不是老人不想睡够7个小时,而是真的特别困难。
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对外发布了《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》,调查数据显示,受访人群中近3/4的人曾有睡眠困扰,“入睡困难”成头号睡眠问题。42%的老年人入睡时长超过半小时,失眠率高达21%。
那么,老年人究竟怎样做才能保持良好的睡眠,才能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呢?
第一,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
早睡早起被认为是最适合人体的睡眠方式,除此之外,早睡晚起,晚睡早起,晚睡晚起都不是好的习惯,一般来说,晚上最好在十点左右睡觉,如果按照7个小时睡眠时间来计算,那么早上5点左右就可以起床了。
当然,有些老人虽然10点上床睡觉,但未必马上就能入睡,可能10点上床睡觉,到了11点才睡着,按照7个小时睡眠时间,早上6点就可以起床了。
如果早睡晚起,睡眠时间过长,很容易影响第二天的睡眠,如果晚睡早起,睡眠时间过短,则容易引起精神萎靡,免疫力下降和内分泌紊乱。
第二,远离一些会影响睡眠的坏习惯
长期吸烟、酗酒、缺少运动、暴饮暴食、经常吃夜宵、长期熬夜等等,这些均属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,长期坚持这样的坏习惯,不仅更易诱发疾病,也容易影响睡眠。
第三,积极控制慢性病
很多老人失眠是因为慢性病所致,所以,要想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,就最好积极控制慢性病,该用药就要规律用药,该定期看医生就要定期看医生,千万不要讳疾忌医,当然,出现失眠,也要及时去看医生,通过科学的治疗来改善失眠,不能熟视无睹。